|
7月8日上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佤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出席揭牌仪式和论坛的校外嘉宾有: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陈理教授,中共普洱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魏艺红,省委巡视组第九组组长周本贞教授,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原巡视员、省佤族研究会会长岩秒(佤族),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国庆,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宏,临沧市副市长赵贵祥,临沧市政委协副主席、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所员、民族语言学家王敬骝,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人类学中心执行主任彭文教授,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词曲作者杨正仁,德国马普研究院钠敏博士,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石汉教授,云南财经大学陈刚教授,贵州师范大学郭锐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赵岩社教授,云南民族出版社编审、佤族诗人聂勒,云南师范大学钟宝云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王育红研究员,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杨文辉副研究员等国内外佤文化专家和市内外的相关领导和学者。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中义、校长王德强教授,学校领导段佳美、刘继红,以及学校各院系科级以上干部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会议由王德强校长主持。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中义致辞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王德强校长主持仪式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中义在致辞中说,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佤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研究院将以研究佤族文化和佤族地区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为己任,汇聚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研究优势,紧紧围绕佤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全力推进佤文化研究高地、服务咨询智库、服务发展项目平台和文学创作研究基地建设。
省委巡视组第九组组长周本贞教授讲话
会上,省委巡视组第九组组长周本贞教授宣读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立国际佤文化研究院的批复》,同时,她强调,在多民族地区,不谋民族事务不足以谋全局,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立国际佤文化研究院,为国内外佤文化学者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信国际佤文化研究院的的发展必将是不可替代的。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原巡视员、省佤族研究会会长岩秒讲话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原巡视员、省佤族研究会会长岩秒(佤族)说,佤文化研究是一个可大有作为的领域,国际佤文化研究院的成立,第一个叫响佤文化研究的科研品牌,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国庆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国庆,作为佤族学者代表发言,他说,国际佤文化研究院的成立紧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之后,可谓欣逢盛世、应时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国际佤文化研究院恰如其分。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石汉教授发言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石汉教授正扎根佤山进行佤文化研究,他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说一些基本的佤语,他说,国际佤文化研究院让佤文化研究学者们感到有了一个家,很期待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民族语言学家王敬骝、《阿佤人民唱新歌》词曲作者杨正仁先生、郭锐教授、赵岩社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先后发言,就国际佤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历史脉络、学术方向等作了主旨发言,为研究院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临沧是著名的“世界佤乡”,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既唱出了边疆人民热爱祖国的心声,也让佤山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走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明:全国42.9万佤族人口中,聚居在临沧市的有23.5万人、占佤族总人口的54.78%。
佤族是我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直过民族”和跨境民族,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系统,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大多依靠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学者投身于佤族历史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国际佤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必将在更好发掘、弘扬、保护优秀佤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研究院将致力于建设成为佤文化研究高地、服务咨询智库、服务发展项目平台和文学创作研究基地。
(部分图文来自学院宣传部网站)
投稿:1326646404@qq.com
合作QQ:410568304
本篇编辑:陆昌胜 蒋率
责任编辑:尹永浩
总编:哈尼牧童
圈内专访
学习资料
师生互动
校园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临视传媒社 |
|